胶合板的类型多样,常用的有三层合板、五层合板等,这些类型的胶合板由奇数层的单板构成,相邻层单板的纤维方向互相垂直。此外,根据其加工后胶合板上可见的材质缺陷和加工缺陷,胶合板还可被分为特等、一等、二等、三等四个等级。另外,按照外观品质以及单板质量,胶合板基本上可大致分为B级、BB级、CP级和C级。在尺寸规格上,胶合板一般会用的标准长宽尺寸为1220毫米×2440毫米。而在厚度方面,则提供了多样化的选择,常见的规格包括3毫米、5毫米、9毫米、12毫米、15毫米以及18毫米等,以满足多种应用场景和制造需求的多样性。主要的树种包括榉木、山樟、柳按、杨木、桉木等。胶合板的应用广泛,既可用于家具制作,也可用于飞机、船舶、火车、汽车、建筑和包装箱等方面 。
胶合板行业起源于19世纪初的欧洲,最初是为满足建筑和家具制造的需求。随着工业化的发展,胶合板的生产技术获得了一直在改进和提高,使得胶合板的生产所带来的成本逐渐降低,应用场景范围也慢慢变得广泛。20世纪中期,随着全球经济的发展和城市化进程的加速,胶合板行业迎来了加快速度进行发展的时期。同时,由于胶合板具备优秀能力的物理性能和美观的外观,慢慢的变成为了家具、地板、门窗等建筑装饰材料的主流选择之一。到了21世纪,随着时下人们对环保意识的逐步的提升,一些新型的环保型胶合板也逐渐出现在市场上。目前,胶合板行业慢慢的变成了了一个庞大而成熟的产业,其市场规模与影响力不断扩大。
胶合板的上游主要是木材加工业,包括森林种植、木材采伐和加工等环节。这些环节为胶合板提供了原材料,如桦木、橡木、松木等。胶合板作为一种多功能的人造板材,下游大范围的应用于建筑、家具、包装、船舶、车辆等多个领域。
胶合板作为人造板产业的主流产品,其产量在人造板总产量中的占比超过六成。根据2021年的统计多个方面数据显示,我国当年胶合板的实际产量达到了2.12亿立方米,实现了同比增长6.4%,并且占据了人造板总产量的61%份额,凸显了胶合板生产在我国人造板行业中举足轻重的地位。胶合板按照制作原料的不同,主要可以划分为木料制胶合板、竹材制胶合板以及别的类型胶合板三大类别。在当前的生产格局中,木胶合板由于其广泛的原材料来源和优异的应用性能,产量占据了胶合板总产量的绝大多数,比例超过了90%;而相比之下,竹胶合板虽然具有独特的环保和经济的效果与利益,但由于技术、资源等因素影响,其在整体胶合板市场中的产量份额比较小,仅占约3%。
胶合板作为一种大范围的应用的材料,在家具制造业中占据显著地位,同时也是飞机制造、船舶建造、火车车厢装配、汽车内饰、建筑结构和包装箱制作等领域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多个方面数据显示,在我国,胶合板在家具生产领域的使用量占比高达60%,显示出其在家装市场的主导作用;其次是在建筑材料行业的应用,胶合板需求占比为20%。此外,胶合板在包装行业和地板制造领域的需求同样不可忽视,分别占据了8%和7%的市场份额。
随着市场需求的不断攀升,我国胶合板生产企业的数量在2016年至2020年期间明显地增长,从9800家跃升至15200家。同时,整体生产能力也呈现出同步上扬的趋势,由每年17500万立方米提升到了25600万立方米。然而,在2021年至2022年间,我国胶合板行业经历了公司数与总产能的双降局面。这主要归因于两个根本原因:一方面,全世界疫情的影响导致下游需求减弱,使得胶合板市场的需求量有所下滑;另一方面,环保政策趋严,部分未能达到环保标准的产能被逐步淘汰出局,进而影响了整个行业的规模和发展速度。
从地域分布状况来看,我国胶合板相关这类的产品生产企业已遍布全国28个省级行政区以及下属的地市级和区县级行政单位,其有5个省区、5个地级市及2个县区的胶合板类产品年产能超过了千万立方米。截至2022年末,山东省内拥有胶合板类产品的生产企业超过3550家,占到全国同类企业总数的32.9%,该省企业的综合生产能力约为每年5600万立方米,占据了全国总产能的26.9%,在全国各省份中排名第一。广西壮族自治区内有1620余家此类生产企业,占全国企业总量的比例为15%,其合计年产能达到约4650万立方米/年,占全国总产能比例为22.4%,位列全国第二位。而江苏省则拥有1690多家胶合板类产品生产企业,占比达全国同类企业总数的15.6%,其年综合生产能力大约为3030万立方米/年,占据全国总产能的14.6%,在地区排名上处于第三位。
胶合板行业作为我国人造板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政策导向主要围绕着产业体系优化、绿色生产转型、技术创新升级和规范化管理等方面展开。近年来,国家层面出台了一系列有关政策,旨在引导和支持胶合板企业向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方向发展,如鼓励使用速生林和再生木材等原料,推进清洁生产和循环利用技术的应用,严格执行环保排放标准,并通过修订相关法规及标准,提高胶合板产品的质量和环保性能要求。同时,为规范市场秩序,政府加大了对胶合板行业的监督管理力度,强化安全生产、产品质量监督和知识产权保护,促进企业提升自主研发能力和核心竞争力。此外,对于符合产业高质量发展政策的企业,在税收优惠、财政补贴、金融支持等方面给予了相应的政策倾斜,推动胶合板行业整体实现高质量、可持续发展。
2012年《关于加快胶合板行业转型发展的指导意见》要推进胶合板行业的结构调整和技术升级,加强资源节约、环境保护和产品质量监管,促进行业可持续发展。
2016年《关于加强胶合板行业环保治理的通知》要求胶合板企业加强环保治理,推进清洁生产技术改造,确保达标排放。
胶合板行业作为我国人造板产业的重要支柱,在为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做出贡献的同时,也暴露出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随市场需求的扩大和投资热度的攀升,胶合板生产公司数迅速增长,导致产能过剩现象凸显。各企业间产品结构雷同、技术上的含金量不高,加剧了市场恶性价格战,影响行业的健康发展。其次,原材料供应紧张与成本上升。胶合板生产主要依赖木材资源,然而随着环保政策趋严及天然林保护力度加大,优质木材供应日益紧张,原材料成本不断上涨,对企业的盈利能力和竞争力构成挑战。
此外,胶合板生产的全部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废气以及废弃物处理成为明显问题,部分企业环保设施投入不足,难以达到国家日趋严格的环保标准,不仅面临环保部门的处罚风险,还损害企业形象和社会责任感。当前行业内研发技术投入相对较少,创造新兴事物的能力不强,特别是在无醛胶黏剂研发、高端功能性胶合板等方面存在很明显短板,限制了产品的附加值提升和市场拓展空间。另外,市场上仍存在部分产品质量参差不齐的现象,缺乏严格的品质衡量准则和有效的产品认证制度,消费者权益保障机制也有待健全,这样一些问题均制约着胶合板行业的进一步升级转型和长远发展。
胶合板行业作为我国人造板产业的核心组成部分,其未来发展前途在面临挑战的同时也蕴含着巨大的机遇和潜力。随着全世界内对木材资源的高效利用以及可持续发展理念的深入推广,胶合板因其可再生、易加工、应用广泛等特性,市场需求将持续保持稳定增长态势。政策层面,国家对于环保节能和循环经济的重视程度不断的提高,将推动胶合板企业向绿色化、智能化方向转变发展方式与经济转型,采用速生林、农作物秸秆等非木质纤维原料,研发无醛或低醛环保胶黏剂,降低生产的全部过程中的环境污染,并通过技术创新提升产品质量和附加值。
其次,下游市场的需求变化也为胶合板行业发展带来了新的驱动力。例如,在家具制造领域,随着花了钱的人家居环境健康、舒适度要求的提高,以及定制化、个性化需求的增长,中高端、多功能、环保型胶合板产品将更受青睐。此外,在建筑装饰、包装材料、汽车内饰等领域,胶合板的应用也将进一步拓宽,为行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再者,国际贸易环境的变化促使胶合板行业加快国际化进程。一方面,企业需积极应对反倾销和技术壁垒等问题,提升自身竞争力;另一方面,随着“一带一路”倡议的深入推进,胶合板出口及海外投资建厂的机会增多,有助于扩大国际市场占有率。然而,行业未来发展中仍需关注并解决产能过剩、同质化竞争非常激烈、原材料供应紧张、环保标准日益严苛等一系列问题,唯有持续创新、优化产业体系、提升综合竞争力,才能确保胶合板行业在国内外市场的稳健发展。返回搜狐,查看更加多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