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地制造集群发展与园区布局推动中心城区在空间上大规模扩张,催生了一大批专业乡镇迅速崛起,促进了当地劳动力的非农就业和居住方式城镇化,进而形成了中心城区与周边乡镇统筹发展的格局,极大的提升了临沂的新型城镇化水平。简而言之,商贸物流不但可以直接驱动新型城镇化发展,而且还能够最终靠拉动本地制造集群发展,提升区域工业化水平,间
在临沂商贸业兴起前,临沂工业发展相对滞后。实际上,即便是在市场发展初期一直到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买全国、卖全国”还是临沂专业批发商业市场的主要特征。但随市场一直在升级发展,有些已完成原始资本积累,并且有着充分市场信息与行业经验的商人,开始采用“前店后厂”模式涉足产品制造领域。同时,这些由商而工的创业行为还有着广泛的示范效应。当专业市场周边一些村镇农民看到某一产品在市场上比较受欢迎,而且投资不大、生产的基本工艺相对简单,也慢慢进入该行业从事产品制造,产成品同样经由专业市场进人流通渠道。由于专业市场销售的产品大多为劳动力密集型,具有典型的规模报酬递增特征,随着加入产品制造的农民慢慢的变多,本地制造业集群发展特征不断强化,一些专业镇逐渐形成。由此能够看出,依商兴工,即商贸市场催生“临沂制造”并助推其不断发展,是临沂区域经济发展的一大重要特征。
例如,临沂板材市场引领板材制造业的发展过程,呈现出明显的依商兴工特征。临沂木业产业起源于上世纪90年代初,经过30年的发展,逐步形成以义堂镇为中心,辐射带动周边的产业发展格局,现有木业企业1923家(板材1668家、木业机械90家、家具类87家、木地板27家,其他配套企业51家),年生产能力2200万立方米,产品包括胶合板、刨花板、纤维板、木业机械4大类9大系列200多个品种,形成了规模总量较大、产品种类丰富、产业链条完整的产业集群,胶合板产量占全省1/3、全国1/10,是“中国板材之都”“中国木业之都”的核心区域,荣获“中国木业生态科技城”“林产工业科技示范园区”“中国板材之都”等称号。
20世纪90年代初,临沂市场上销售的胶合板都是外地生产的,久而久之,许多业主从市场经营中看到了板材生产的商机,纷纷聚集在板材市场西邻的义堂、朱保、探沂等镇投资兴办胶合板生产厂,扩张之速十分迅猛,只用了几年的时间,3500多家胶合板生产企业诞生,10余万农民投入胶合板的生产和销售中,每年实现上千亿元的产销规模,连绵起了一个面积庞大的板材之乡。随着发展,有关乡镇政府及时介人引导,为促进产业结构升级,专门规划了占地3平方公里的高端木制品产业园、近30平方公里的板材产业提升区、8平方公里的铁路货运物流园和两个配套的机械化工产业园,一个集市场、加工、物流于一体,技术先进、结构合理、功能完善、市场竞争力强大的木材产业聚集区逐步形成,围绕板材加工,形成了一条完整的产业链条,镟皮、压板、贴面板、物流、装备配套、辅料供应等每个环节都非常成熟。目前,临沂市正形成“一区、一廊”的发展规划,一区即“中国林产工业示范区”,在兰山区义堂镇和费县探沂镇规划建设10平方公里的木业家具产业集聚区,培育国家级林产工业科技创新示范基地:一廊即从兰山区义堂镇到费县探沂镇沿327国道两侧,建设10公里的集采购、展览、观光于一体的家居产品展销长廊。可以这样说,临沂板材业从单纯市场发展成为今天的板材产业走廊,确实走出了一条自己特色鲜明的路子。
一是产业特色鲜明。兰山区是全国最大的胶合板生产出易基地、胶合板生产基地和木业机械生产基地,年生产能力占全省总产量的30%、全市40%,人造板市场份额占到全国的十分之一。在业内享有“世界板材看中国,中国板材看临沂”的美誉,是支撑临沂市“中国板材之都”、“中国木业之都”的主导力量。
二是科技力量雄厚。全区有木业高新技术企业17家,国际先进的德国迪芬巴赫、西班牙“卡贝”全自动进口生产线条,国内先进的亚联全自动生产线条,全面改进生产工艺,实现自动化、数字化,生产效率提升20%以上,生产成本降低10%以上,建成博士后科研工作站1家,省、市级工程技术中心9家,省级创新型企业1家,共实施国家、省、市级科技项目21项,拥有木业相关专利230项。
三是产业集群发展。兰山区绿色生态发展理念贯彻木业产业转型升级全过程。培育国家林业重点龙头企业1家,省级林业产业龙头企业4家,培育山东省著名商标9个,争创中国驰名商标2个,山东名牌产品3个,起草制订国家标准7项,行业标准5项。
四是业界影响广泛。产品远销欧美、中东、日韩等198个国家和地区,其中胶合板出口量占全国的40%,山东省首条中欧班列就是由临沂兰山向俄罗斯、德国出发。定位中国木业全产业链国际大展的中国(临沂)木业博览会已经在兰山区连续举办10届,正在筹备第11届大会。
板材只是临沂众多地产品中的一个代表。目前临沂商城已形成了板材、陶瓷、铝型材、五金、塑料制品等一批市场的同时,培育发展了木业、五金、化工、建材、家居、食品等20多处地产品加工产业集群,形成了小商品、大产业、小企业、大集群的发展格局。
临沂打造链式商城,不断向地产园区要潜力,按照“十个一”发展思路,规划建设沂蒙新质产业园和25处地产品园区,培育地产品“链主”企业26家,商城地产品占有率达到41%,构建起产销一体、链条完整的地产品制造业发展格局。
临沂不断培育“高融通”产业生态。聚焦商贸一体、工贸联动,大力发展沂蒙乡村产业、先进工业,全面塑造绿色低碳、高质量发展新优势。“土特产”优势突出,被誉为“中国肉类产业之都”“中国桃业第一市”“中国蔬菜之乡”“中国大蒜之乡”“中国金银花之乡”;工业体系健全,拥有41大类中的38个,是“中国板材之都”“中国食品之都”“中国工程机械名城”,规上工业企业达到4700家,居山东第二,总产值8031.3亿元,2024年有望“过万亿”。据测算,全市有20个制造业集群是在临沂商城相关专业批发市场的诱发下产生的,约60%的规上工业企业原始积累来源于商城,临沂商贸物流业增加值约占全市GDP的14%,“建一个市场、带一批产业、富一方百姓、兴一座城市”,已经成为临沂商城助推地方经济发展的完美注脚。
除带动传统工业集群发展、造就特色乡镇外,临沂物流业不断转型升级还大大推进了区域新型工业化进程。实际上,发挥物流优势推进新型工业化发展、从而构筑临沂城市发展新的增长极,同样也是物流驱动新型城镇化的重要表现。
作为一家物流公司,中国物流集团在推进临沂塑料制造业可持续发展的同时,也促使塑料产销周边企业在临沂集聚,塑料产业因此成为临沂城市发展的一大增长极。依托临沂作为全国最大的塑料集散地的区域优势,结合自身在塑料行业采购、物流、金融、保税仓库、流通等方面的强大资源,为临沂本地的400家塑料贸易企业和3000多家生产工厂提供塑料供应链一体化管理服务,成为国内最专业的塑料供应链服务商。为了更好地创新供应链业务,国家级企业的介入有力地保持临沂塑料市场这个国内塑料最大集散地持续快速的发展,还提升了临沂塑料产业集群升级换代,增加了临沂塑料市场在国际上的价格话语权,为最终打造世界知名塑料产业中心奠定了基础。
在临沂市经济开发区建设初期,高端装备制造产业只有山东临工主机生产企业,产品种类单一,配件成本较高,通过不断地深耕制造业引进魏桥、北汽等一批整备制造业企业。以山东临工为例,2006年年底、沃尔沃收购山东临工70%的股份,山东临工与沃尔沃集团下的沃尔沃建筑设备公司组建了大型工程机械企业--沃尔沃一临工。然而物流管理及运作问题一直制约着沃尔沃一临工的发展。在国内零配件采购业务中沃尔沃一临工直接与供应商签订采购合同,并且委托供应商送货上门。但是供应商通过整合社会零散车辆,将原材料、零配件运至沃尔沃一临工的仓库内,货物运到时间不能保证,时而会出现不能按时到厂而造成生产延误的状况;另外在费用结算上,零配件费用和物流费用是加在一起的,造成沃尔沃-临工采购部门对零配件成本估算有一定的难度。为解决这一问题,沃尔沃-临工开始从战略高度重视物流功能整合,实施物流流程再造,分离外包物流业务,与物流企业加强了合作,将物流业务分别委托给了12家第三方物流公司进行运作管理。物流业务的分离外包在一定程度上提升了沃尔沃一临工的物流运作管理水平,但由于为沃尔沃-临工提供物流服务的第三方物流企业数量较多,管理上出现了严重的混乱,物流车辆多,员工多,工位器具标准不统一、易混淆,交货错、货物交付延迟等状况时有发生,给实际物流操作带来了众多不便,且管理成本巨大,制约着沃尔沃一临工经济效益、生产效率以及服务水平的提升。因临工与立晨物流同在临沂经济技术开发区,双方于2008年年底开始尝试合作,并着手实施供应链管理服务。在信息系统实现有效对接的基础上,立展物流为沃尔沃一临工提供采购、清关、配送以及金融物流等物流服务。双方实施联动的具体做法是:首先,在国内采购业务上,沃尔沃一临工采购部将零配件采购清单交给立晨物流,由立晨物流到供应商循环取货,然后放到立晨物流仓库内,最后统一配送到沃尔沃一临工的生产线上;其次,在国际采购业务上,立晨物流把沃尔沃一临工生产所需原材料、零配件从青岛港转移到临沂口岸,并且负责为沃尔沃生产线进口件的总成线和山东临工的工程机械设备生产线提供物流服务,同时保证两条生产线的生产有运转:再次、立晨物流依托自身良好的信料、资金优势以及国际贸易经验,通过与多家金融机构签订战略合作协议,为沃尔沃一临工提供金融物流服务,相继开展了代理采购融资、动产质押、保兑仓业务等金融物流服务。
纵观国内外典型港口城市,其兴起发展与国际贸易、临港工业密不可分。临沂本身无出海口,但近海临港,为了使本地制造更好嵌人全球价值链,增强经济发展的国际化程度,提升区域城市化水平,临沂市政府于2008年10月设立临港产业区建设办公室,经山东省政府批准,2010年10月正式设立“临沂临港经济开发区”。
临港经济开发区具有发展港口物流得天独厚的优势,区内及周边拥有7个港口、3条铁路、3个机场、6条高速和一级公路岚济路,距日照岚山港仅4公里,该港口是江北最大的散货码头,也是较大的液体石化码头是重要的红土镍矿进口地。凭借“近海临港”优势,依托港口国际物流平台,临港经济开发区发展临港产业,延伸港口服务功能,成为集加工工业、现代物流、国际贸易于一体的综合性开发区。目前,盛唐物流基地、立展木材交易市场、金誉石化物流、华强物流基地、青岛保税区临港分区等物流项目在加紧建设。基于独特的地缘优势与发达的物流体系,临港经济开发区将重点发展冶金复合材料、绿色化两大千亿级主导产业,形成产业新优势,改造提升机械制造、食品加工木业等传统产业发展水平。截至目前,冶金复合材料产业已有临港有色金属、金海汇科技、亿晨镍铬合金等5个项目开工建设,计划总投资208亿元。项目全部建成投产后总产能可达350万吨,占全市总产能的50%,可实现年产值969亿元、利税89.3亿元。
能够准确的看出,设立临港产业开发区可以充分利用地缘优势,发展港口物流与临港工业,而港口物流及其拉动的临港工业的发展,不仅使该区由过去农业为主转变为临港工业集聚区,而且成为带动莒南县、河东区工业化与城市化的新引擎。
“十四五”时期,临沂在巩固商贸物流发展优势基础上,融入双循环发展格局,围绕商城产品供给,立足现有产业基础,大力发展地产品加工业,围绕商城转型升级,培育壮大新兴产业,着力培育结构合理、布局优化、融合发展、高效低碳的现代产业体系,打造具有竞争力的产业高质量发展新高地。返回搜狐,查看更多
管理员
该内容暂无评论